陽春三月,在柔和的春風里,一場藝術盛會如約而至,讓悅來這座城沉浸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之中。
3月18日,“植入計劃”——第二屆悅來公共藝術展、“無垠的邊緣”、 “重慶藝術家檔案——葉洲”三場藝術展覽在悅來美術館隆重啟幕。悅來投資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輝主持開幕活動。
重慶市文旅委一級巡視員江衛寧,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蔣大權,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黎,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何智亞,上海自貿文投公司董事長胡懷中,重慶悅來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悅來美術館館長王菊夢,重慶市文投集團副總經理程峰,兩江新區黨工委宣傳部部長杜術林,集團領導黃杰、潘勇、余華、余勝前、宋薛利,悅來美術館執行館長、第二屆悅來公共藝術展策展人俞可,第二屆悅來公共藝術展參展藝術家方力鈞、馬巖松、隋建國、托比亞斯·雷貝格,“無垠的邊緣”學術主持、清華大學教授汪民安,參展藝術家何多苓、何云昌、李季、劉俐蘊、毛同強、沈勤、王鵬杰,重慶藝術家檔案參展藝術家葉洲,市委組織部、市文旅委、悅來街道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全國各地的收藏家、藝術家參加開幕活動。
江衛寧宣布展覽開幕。
張黎在致辭中表示, 悅來國際會展城作為重慶兩江新區開發開放的核心平臺,是重慶建設內陸國際會展名城的核心支撐,是重慶建設世界“設計之都”的核心承載地。構建了以會展+設計+文旅為核心產業的悅來會展經濟全產業鏈生態圈,塑造了生態+智慧+文藝三張國際城市名片,形成了悅來獨特的區位優勢、文藝優勢、品牌優勢,悅來國際會展城已成為重慶“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山水城市“樣板間”和“近者悅、遠者來”的開放城市“會客廳”。
文藝是悅來最閃亮的名片,近年來,悅來成功舉辦了多場知名藝術展覽,讓藝術流淌在城市每個角落,在國際上打響了悅來藝術的金字招牌,充分展現了兩江新區高品質生活的城市形象。希望以本次展覽為契機,讓更多的當代藝術家走進悅來,走進兩江新區,一起播撒藝術種子,綻放藝術之花。
王菊夢在致辭中表示,距離第一屆悅來公共藝術展已有五年時間,距離悅來美術館開館已經四年多的時間,在這兩個時間尺度上,文化藝術美化了城市環境、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質、豐富了大眾文化生活,讓悅來這座城市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有溫度。
今天開幕的第二屆悅來公共藝術展,使我們可以在城市的角落里找到藝術的存在,感受藝術的力量,引發更多關于城市的文化思考,打破美術館的“白盒子”效應,與城市融為一體,拓展成為“無邊界美術館”,為我們呈現不一樣的價值追求。今天,在悅來三展同開,感謝社會各界對悅來國際會展城的關心和支持。悅來國際會展城將不斷做靚文藝這張城市名片,為藝術事業發展貢獻悅來力量,為藝術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作出悅來貢獻。
俞可介紹,本次展覽得以成功舉行,要感謝現場每一位藝術家對悅來美術館的支持與關注,也感謝悅來美術館幕后團隊每一個成員的付出,作為“城市美學”的踐行空間,悅來美術館將繼續秉承開放的國際視野,為重慶文化藝術事業增色添彩。
汪民安在致辭中表示,城市美術館是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的品質、活力與魅力。本次展覽展品質量高、參展范圍廣,相信重慶可以吸引更多藝術家參展,讓這座城文化氛圍越來越好。
托比亞斯·雷貝格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將私密與公共空間中社會和私人行為的關系問題呈現在觀眾面前,公共和私人不再被視為兩個截然不同、相互對立的存在,而是將兩者結合,協同統一,感謝悅來美術館使我的嘗試成為可能。
李季分享到,重慶是我的第二故鄉,這里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這座城市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感謝本次展覽的幕后團隊,使展覽完美呈現在大眾眼前,讓我們看到悅來美術館的未來,和一座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城市。
葉洲分享到,很高興在悅來美術館舉辦人生第一場個人展覽,本次展覽是以時間與存在為主題,希望以點狀形態的不同排列來呈現出人與大自然共生、互動的美好。
“植入計劃”——第二屆悅來公共藝術展
“植入計劃”——第二屆悅來公共藝術展由王菊夢擔任項目總策劃,俞可擔任策展人,邀請方力鈞、馬巖松、隋建國、托比亞斯·雷貝格(Tobias Rehberger)、徐冰五位中外藝術家參展。
托比亞斯·雷貝格(Tobias Rehberger)《你啟程之處,我始于此》
第二屆悅來公共藝術展以“社區植入”為主題,強調在不同的歷史認識中,用藝術的方式梳理出能夠適應當下的“異質景觀”,并將它們以深度植入的方式對社區文化進行介入。重讀傳統、還原歷史、表達現在、暢想未來在此都不再是一種表面的形式,“植入計劃”將通過藝術創作讓那些消散在時間與空間里的“悅來故事”重新形成某種深度的鏈接與融合,使展覽有一條新穎而有意義的路線,構建出豐富的社區文化景觀。
在本屆公共藝術展中,藝術家們也將以他們的創作重新對“傳統”與“現代”,“私人”與“公共”之間的界限提出自己的方案,并針對性地與一年一度的智博會形成互動。展覽也希望借助藝術家、建筑師、園林設計師的力量,深入悅來這片土地的肌底,發掘這一地區的存在價值,并探究那些因城市建設而消失的過去,以及通過還原自然、還原藝術本身,來讓生活和工作在這里的人群關注和認識自己所在社區的獨特性。
無垠的邊緣
“無垠的邊緣” 3月19日面向公眾開放,持續至2023年6月16日。由清華大學教授汪民安擔任學術主持,王菊夢、俞可擔任策展人,邀請何多苓、何云昌、李季、劉俐蘊、毛同強、沈勤、王鵬杰、展望8位藝術家參展。
展覽試圖通過與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互動,來探討美術館作用于城市文化的多元角色。一方面通過展覽引發對固有邊界的懷疑,另一方面藝術家的創作空間拓展將引發更多的交流與想像。正如在博伊斯公共雕塑的概念下,行為、觀念、身體、媒介的多重互動,使得展覽邊界外延,那么美術館是否能伴隨展覽、作品概念的無垠性進一步趨向“無邊界美術館”?你或許能在這次展覽中找到答案。
重慶藝術家檔案——葉洲
“重慶藝術家檔案”可以被視作一份關于重慶藝術生態客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以藝術家來命名每一份檔案,在其中回顧他們以藝術為主題所做的各種嘗試,并記載他們當下的現狀。在田野調查、資料收集、采訪等過程中,獲得關于藝術家對這片土地最真切的表達,最終以展覽的形式呈現給觀眾。以此展現重慶藝術生態中富有生命力、開放、包容的面貌,也為后來者留下一份真實、有趣的重慶文本。
本次展覽邀請到葉洲作為參展藝術家,展覽作品是他根據空間地貌特質所做的一次視覺延伸的嘗試。似流星劃過的筆觸,在黑與灰的重合痕跡中,又如紅砂巖肌理轉譯進眼中時的豐富層次。當觀眾進入此地,將會感受到在人與自然接觸的縫隙中,藝術扮演的橋梁角色。